临近中午,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一片繁忙景象。中心指导老师邹文桌旁围着五六个前来办理就业手续的学生,即将做妈妈的她正轻言细语地解答着,红扑扑的脸上一直挂着温暖的笑容。
电话声,解答声,脚步声……当时针指向晚21∶26时,该中心依然处于无睡眠状态,学生发展服务联合中心主任吴薇和该中心宣传拓展部小燕老师正在值班。“老师,什么时候能办理户口迁转手续?”“只要在上班时间内即可办理。”“同学你签到哪了?”“莘庄一药业公司。”“化学系的吧,工作找得真不错,祝贺你……”家常式的对话让春日的夜幕变得透亮而温馨。
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王小明在谈到中心工作时,观点鲜明、睿智:“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意义是以他能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服务来衡量的,他的人品是以他的爱生行为来衡量的。而切实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就是我们学生工作者必须根植的‘土壤’。每年的4月至6月,是毕业生签约、办理相关手续的高峰期,开设就业服务‘绿色通道’,是为毕业生落实工作岗位创造条件的积极措施和手段。”
毕业前,为了找工作东奔西走的学子往往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因错过了学校正常工作时间而吃了“闭门羹”,这为他们带来很多的烦恼——
最大限度方便学生,开通晚间工作通道
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而言,去用人单位实习是工作前的关键环节,因此,他们常错过学校日常办理就业相关手续的工作时间。而在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的高峰期,就业中心日常的接待和咨询工作量都会不断加大。据吴薇介绍,该中心共有8名工作人员,每到毕业前夕,前来咨询的学生络绎不绝,最多的一天接待了上百名学生。但为了更加方便毕业生办理相关就业手续,该中心在切实保证正常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开通了晚间工作通道。
记者在该中心的公告中看到:从4月1日开始,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每周增加一次晚间办公,毕业生可于每周四晚18∶30—21∶00前来正常办理签约手续并咨询就业问题。
据小燕统计,晚间工作通道开通的第一天就接待了十余位毕业生。一位已签约浦东张江科技园的学生在他们的工作留言本上写道:“本来我还在为回学校办手续犯愁,因为这段时间在公司赶做一个项目,专门请假回校办手续比较难,况且刚留下来就请假也怕给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幸好就业中心延长了工作时段,贴心的服务为我们解除了烦恼……”
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优秀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苦恼,一些自负的优秀生难以认识自己的不足,要让他们勇于改正缺点——
助优秀生发挥潜力,开通优生优荐通道
毕业前夕,学校总有部分优秀毕业生因各种原因未找到工作,或迟迟不能够落实就业单位。针对这一情况,就业中心在“绿色通道”开通期间,对未落实用人单位的优秀学生制定了“优秀毕业学生求职登记制度”,并开展个性化就业推荐服务。
该校对毕业生进行综合测评,按照毕业生总数前5%的比例评选出重点推荐的优秀生。凡积极参加班级工作、校内社团、学生会或校外挂职锻炼并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就业中心都在就业方面进行重点推荐。
同时,该中心对优秀的毕业生开展个性化职业咨询,了解他们求职过程中的困惑,积极为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并向他们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择业建议。
小秦是该校外语系非常优秀的学生,多次在校内外各种英语竞赛中获奖。但自负的她在择业过程中非常不顺,屡试屡败。当她来到就业中心咨询时,咨询师坚持“原景重现”的原则,让她复述了面试的过程及准备工作,结果发现,几次面试她都存在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如对应试的工作实际薪酬要求过高、面试中的语言过于随意、没有充分尊重主考官、面试服装不够庄重等问题。随着问题的症结浮出水面,她的困惑也随之而解。经过就业中心的推荐,她成功地应聘上了某著名外企的企划岗位。
据王小明介绍,该校就业中心实行的“优生优荐”政策,在全校学生中间引起了较大反响,此项激励机制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推动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家庭条件欠佳,个人信心不足,社会资源匮乏……这是一些学子择业路上的“拦路虎”。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为他们带去希望和阳光——
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开通个性化咨询通道
“针对无法及时落实工作的贫困生,学校如何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有效、细致的就业服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就业困难生,一直是学校学生就业咨询服务工作的重点。”王小明曾为此问题不止一次地深思过。
在多次探讨和研究中,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推出了“待就业同学求职登记制度”,并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通了个性化服务通道。
据吴薇介绍,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可根据自愿原则到中心登记个人情况,提前预约,中心将向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援助服务,由中心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就业咨询,并在他们的求职过程中“出谋划策”,为他们量身定做求职方案,同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推荐。
此外,该中心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讲座、辅导活动,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提高求职竞争力。记者发现,在“绿色通道”咨询案例中,人职匹配的职业规划、求职应聘中的面试技巧一直是学生咨询的重点。
地理系03级的小国,父母因车祸双亡,依靠亲戚和社会的救助完成了学业,然而由于成绩不佳,在找工作时遇到了难题。他在痛苦和迷惘中走进了咨询室。咨询师在分析了他的优、劣势后,鼓励他扬长避短选择工作,并专门为他整理了一些在求职应聘和面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终,小国以自己在毅力、诚实等方面的优势获得了一家航空公司的青睐。满意的工作激发了他学习的热情,为了能够走出国门,服务国际航班,他现在正积极利用业余时间进修英语。如今,在节假日里,中心的老师还能经常接到他问候的电话,他也常把生活、工作中的快乐和忧愁向老师们倾诉。
“这些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及时、周到、细致多样的服务,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真心实意的关怀……”娓娓的叙述中,吴薇的目光真诚而温柔。
就业工作事关校园和谐,保证优质的就业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孤掌难鸣”,而善于团队协作会让事业更加出色——
整合全校资源,筑就业“绿色通道”
“有合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干劲,有干劲才会出成绩。”王小明在分管就业工作过程中深深意识到“整合”的力量。在“绿色通道”的构筑和开放过程中,就业咨询服务中心力邀各院系长期从事就业工作、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为前来咨询和求助的毕业生“坐堂会诊”。
据统计,自今年“绿色通道”开通以来,有来自软件学院、信息学院、法政学院等21个院系34名教师参与了“绿色通道”的工作,为200余名学生提供了咨询服务。
上海市优秀辅导员、该校地理系的益建芳老师于“绿色通道”开放的第一天,就将他指导就业工作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院系的同学。
令人钦佩的是,在学生就业工作第一线奋战多年的益老师对这份额外的任务表现出无比的热情,每周四晚上,他都能克服诸多不便,风雨无阻,准时来到就业中心,在一席轻言细语,一杯淡淡清茶中,帮学生化解积郁在心头的迷雾,送去和煦温暖的春风。
正如王小明所阐释的学生工作者的服务之义,该校就业咨询服务中心的老师都有着一颗“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年青而充满朝气的心,有着理性而热情的工作精神。
该校有几位研究生在享受了“绿色通道”提供的便捷服务、目睹了就业中心老师的辛苦后,手写了一份感谢信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橱窗:“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全体老师:感谢你们几个月来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我们有过失落、迷惘,但是你们及时、详尽的信息,就如清新、温暖的阳光,为我们驱散了迷雾,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今天,当我们回味这一切时心中充满喜悦。作为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华师大学子,我们也将把你们工作中敬业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装进我们的行囊,伴我们前行……”
现场直播
下午5∶30是学校正常下班时间,但往往都晚上八九点了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在忙碌,我们常在晚上出来散步时看见他们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体育学院辅导员 鲍继华
以前感觉就业中心的工作就是为毕业生办离校手续,在作为院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老师,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招聘会、宣讲会、拓展训练等活动后,重新认识了就业工作——就业工作事关校园和谐。自“绿色通道”开通以来,我们院系很多学生遇到择业问题时都到那咨询,也从那里得到了不少就业信息,为我们减轻了工作压力。
——软件学院就业办公室 沈毅
即将毕业的我在择业路上一度非常茫然和无助,是就业中心的老师及时给予我理解,并多次牺牲休息时间帮我分析问题、疏导紧张心理、缓解思想压力,让我在择业路上有了勇气和信心。
———理工学院化学系03级学生 胡海洋
我性格内向,没有找到工作曾使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苦恼又彷徨。
在看到学校就业中心“绿色通道”开通的公告后,我尝试着在网上预约了咨询时间,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回复,并告之了具体时间和地点。去之前很担心,有其他同学在场,会让我更难为情,去了才知道不仅咨询时间是错开的,还有单独的房间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在咨询师的开导下,我心结渐开,并通过就业中心的推荐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法政学院02级学生 宋青青
《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25日第5版